順著階梯走到生命科學廳地下樓層,可以看到兩個非常明顯的展區入口意象。充滿幾何之美的是數與形,另一個擁有多重色彩變化的就是彩色世界。 彩色世界的展示內容從解釋光與色的原理開始,到各種色彩形成、人與其他生物利用色彩的方式,最後總結在人類對於色彩的研究,是全館最色彩繽紛的展示區。不過走到最深處卻是一個黝暗的石窟洞穴,陰暗粗獷的紋理讓不少人有種違和感。 這裡展示最早的畫家作品。20世紀初,位於現在西班牙北部及法國西南的洞穴裡發現了一批大約在3萬5千年前與1萬2千年前舊石器時代繪製的壁畫。這些由克羅馬儂人繪製的壁畫中出現了大量野生動物,本館展示的是法國拉斯科(Lascaux)地區的洞窟壁畫模型,畫面主題是兩隻曾經在野外絕種的歐洲野牛,但在人類努力的保育下,已經有部分野牛被回歸大自然。 根據人類學家研究,當時人們製作壁畫不是為了裝飾與美觀,而是在進行一種感應的法樹。他們相信透過某些特殊儀式可以得到特殊的力量,保護人們免於侵害,進而主宰野生動物。 人對色彩的運用不僅是日常生活,有些還帶有特殊社會意義,這些應用擴展了色彩的藝術生命,也豐富了人類的視覺文化。 私家檔案 最早的畫家 展示區域:生命科學廳 彩色世界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